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职场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列表

作好职业规划“蚁族”也能成雄兵

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天堂,什么地方是我们的梦想,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希望,什么地方让我们飞翔……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坚强;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还在幻想;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力量……——摘自《蚁族之歌》

作好职业规划“蚁族”也能成雄兵

今年两会期间,一则题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唐家岭落泪访“蚁族”》的新闻在众多两会新闻中脱颖而出,“蚁族之歌”唱哭政协委员,“蚁族”一词迅速见诸各大媒体,“蚁族”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最早提出“蚁族”概念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这样定义“蚁族”——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他们主要居住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简而言之,就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大众媒体对“蚁族”的最初关注,似乎是从同情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很快,随着媒体对“蚁族”了解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蚁族”是充满希望和激情的劳动者,他们没有对暂时的困苦怨声载道,而是积极面对挑战,敢拼敢打,百折不挠;他们不缺机会、不缺智慧、不缺意志,却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初入社会后经历较多曲折,迂回前行。

“我们年轻,有的是机会!”

在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做广告营销的中文系本科毕业生张宏(化名),看到媒体对“蚁族”的报道后深有感触。他说,“蚁族”正是他目前生活的真实写照。毕业不到一年的他,因最终失败的考研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无奈之下在去年秋天进入这家小小的广告公司,底薪只有1000元。

为了省钱,张宏在北京著名“蚁族”聚居地唐家岭租下了月租200元的床位,与另外4位“蚁族”同住在一个三居室中的一间,距公司所在地约一个小时车程。每天早上,他尽量赶在其他同住者起床前起来洗漱。面积不大的三居室一共住了17人,其中13人是有工作的,另外几人要么正在找工作,要么准备考研。

“条件是比较艰苦,不过也比学校差不了多少,还算习惯。”张宏说。的确,对于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反感聚居的生活。“只是大家没有像在大学时那么亲密无间。”他有些惋惜地说,大学的室友,像兄弟一般,年龄相仿,很有共同语言,生活也比较规律。现在的室友基本都是社会人士,互相提防不说,有的人工作性质、时间各不相同,经常会影响别人休息。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少了份关怀,多了些冷漠。

但是他依然选择聚居,因为价格合理,并且上班不算太远。“如果让我花一半的薪水去租条件好的地方,那我上班就没有意义了,不就成了给房东打工了?”张宏笑着说。

谈到“蚁族”现象,张宏直言不讳:“没错,我就是‘蚁族’!而且我有好几个同学都是‘蚁族’。这没什么不好。我们没有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也是应该的。等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找工作就容易一些。”

张宏举了一个师兄的例子:那位师兄毕业时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800元,半年后跳槽的第二份工作月薪是2000元,之后第三次跳槽后月薪涨到5000元,现在,毕业已4年的他如愿以偿进入一家大型门户网站,月薪是8000多元。

“他刚毕业时比我条件还艰苦呢,跟几个同学租住在一间平房,还得去外面上公共厕所。”张宏认真地说,“我们年轻,有的是机会!我相信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是的,当你对现状不满却无法改变现状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面对。天无绝人之路,况且,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有的是机会。他们需要社会现实的历练,需要体会从无忧无虑的学生到社会劳动者转变的阵痛。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好工作的数量本来就是有限的,尤其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在,好工作更是难找。在抱怨就业率低、好工作难找的时候,不如正视现实,“先就业再择业”,从基层开始磨炼自己,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比‘啃老族’光荣多了。”

正如蚂蚁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勤奋一样,“蚁族”的勤奋努力、百折不挠也是有目共睹的。租住最便宜的“格子间”,吃最便宜的饭菜,买最便宜的'衣服,乘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他们体现了走向社会的“80后”的进取心和责任心。

“我们比‘啃老族’光荣多了。”上海的“蚁族”燕子说。“我们自食其力,既没有去乞讨,也没有去出卖色相,我们靠自己的努力挣钱生活。”

燕子已经从江西一所普通高校毕业三年了。来自江西革命老区的她,家境并不贫困。她的父母经营了一个不小的建材市场,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是,她有3个姐妹和一个小弟。子女多,再有钱的家庭也会显得局促。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燕子离开了舒适的家,只身一人到上海打拼。

“上海是个很国际化,也很包容的城市。在上海,女孩子的地位比较高,机会还是蛮多的。”燕子自信地说道,“我来上海以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钱了。”

燕子说,她在上海并非一帆风顺。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保险销售员,薪水少得可怜。每天不是向陌生人推销保险,就是拨打陌生的电话号码。

“我那时一个月才挣800多元!吃的住的用的全是最便宜的。几次都受不了想回家了。但是一想家里那么多人看着呢,就忍了下来。现在不是挺好的吗?”燕子笑着说。过去的两年中,她换了几份工作,从推销员到公司前台都做过。现在的她已经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在一家大的保险公司做客户服务专员。尽管每天的工作还是很辛苦,但是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3000元,并且有了“五险一金”。

“我觉得‘蚁族’没什么不好啊。什么工作不辛苦?钱少点只是暂时的,刚入社会哪能一下子发大财啊?”

燕子坦陈,虽然很羡慕别人在大公司收入高,但她并不觉得做“蚁族”有什么不妥。相反,许多媒体都用“可怜”的眼光看待他们,反而让他们觉得不知所措。“同情能解决问题吗?我们还是要生活,还是要工作,还是要辛苦的呀!我们努力工作,很光荣!”她说。

的确,在许多“蚁族”眼里,靠自己的勤劳刻苦,是可以积累财富实现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他们活得辛苦,但有尊严;操劳,但有自信。对于多数“蚁族”而言,现在低收入的状态并不是件让人难堪的事情。相反,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纵然艰辛,却也反映着“80后”对于社会的担当、对于劳动的尊重、对于自我的追寻。

劳动最光荣。没错,他们劳动着,他们很光荣。

年轻人走向成功的初级阶段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蚁族”并非社会隐患。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蚁族”纵然艰苦,但这只是年轻人走向成功的初级阶段。

有媒体曾刊登《别给“蚁族”涂上过多悲情色彩》的署名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