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当前位置 /首页/演讲稿/说课稿/列表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说课稿1

1、教材说明

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第一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在此变化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在教材中的主题图里渗透了三个具体问题的含义,都可以用1+2=3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变化的情境图,小丑合气球,来进一步直观形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说出加法算式,从而来帮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第二块“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一共是几个?摆两个圆片,再摆两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第三块为1—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块根据儿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初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三个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第四块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两组算式,来进一步巩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在进行加法教学前,学生已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能够自觉的运用加法进行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加法进行计算以及我们是如何用加法进行计算的。因此,再进行加法的教学时,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的同时感知用数的组成计算的简便。将他们对加法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着重培养学生发展其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3、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并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激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5、教学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操作演示,是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②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计算方法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演示法、小组研讨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节课我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卡片以及圆形卡片摆在桌面上后,分成两堆。引导学生复习1~5以内数的组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加法算式中得数的得出起到铺垫作用,从而完成新课的导入。

2、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首先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气球放在一起的过程,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或者由老师一边做手势一边引导说,把气球放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然后通过点子图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把3个点子和1个点子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个点子,用加法计算。点子图既突出了合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且,还能体现出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过渡。

(2)学习加法算式。首先引导学生说出:由气球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3和1表示。然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最后教读加法算式。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圆片合并在一起。这一步通过自己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巩固发展,在练习中提高

(1)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①课本第24页“做一做”。

②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红花配绿叶)。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课本第25页松鼠玩耍图,通过动画演示引出算式3+2=。

(4)课本第25页做一做。

①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②巩固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图点数,在一个数的基础上接着数,也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解决。

③通过对比4+1=5、1+4=5和1+3=4、3+1=4这两对算式式,使学生通过直观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4、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学法。

5、布置作业

适量的作业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6、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简洁明了。

7、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取情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了解信任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2)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交流意识。

(3)发挥课件的动态立体优势,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说课稿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

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40+203+26—45+4—7>40—2030+2060—40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