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

当前位置 /首页/实用文案/绕口令/列表

【推荐】绕口令作文3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绕口令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绕口令作文3篇

绕口令作文 篇1

说起绕口令,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大家小时候一定说不少绕口令。

绕口令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分清翘舌音和平舌音,比如: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莫把十四说成四十,就得多练说四和十。”这首短短的绕口令可以让我们分清“四”的平舌音和“十”的翘舌音。如果想练熟这首绕口令,就得“多练说四和十”。另一种绕口令是锻炼舌头的反映能力的,比如:“上三块肉,你吃我不吃,我吃你不吃,你吃我不吃,我吃你不吃!”这首绕口令如果想讲快,必须要多练,不多练,讲的就慢。

绕口令的两大好处就在这里!绕口令不仅让我分清了平舌音和翘舌音,还让我的舌头的反应能力提高了!不过,要想说好绕口令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相声演员、口技演员最基本的“嘴上功夫”就是练习绕口令。所以要说好绕口就得持之以恒,多说多练。

绕口令作文 篇2

今天我们语文课玩了一个游戏叫“传口令”,我们要比赛哪一组传的又快又准。

游戏开始前我们大家都冥思苦想着规则,大约想了3分钟想出了三条规则:1.要小声;2.分组人数相等;每人只传一次。规则定好我们大家都跃跃欲试。

全班分4个组,每组7个人。我组成员分别是:蓝天蔚,刘鲁川,胡成超,黄惟然,王正域博,刘卓灵。游戏开始了,包老师先低下头,对着蓝天蔚的耳朵悄悄的说了一句话,可我们竖着耳朵什么也听不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快速的把老师的口令传给了下一个人,传到我的时候我的心砰砰直跳,简直都要跳出来了一样,这样的感觉你们一定不知道。传完之后,结果出来了,1组:“多多修理一下”,我们组:“溜溜龙玲响”,2组:“你们第一下”,3组:“瓜瓜修理一次”,这些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呀。包老师准备公布正确答案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答案是:“藤动铜玲响。”答案一出,全班哗然,我们笑作一团,这样的大差距告诉我们不要传别人的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如果一个游戏没有规则那么这个游戏将陷入一片混乱,如果这个世界也规则不全,那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呢

绕口令作文 篇3

“下午,海面平静,没有一丝波纹。突然,一大一小两条鱼儿蹦了出来,美丽平静的海面顿时变得波涛汹涌,浪比天高……”

咦,说什么呢?哦,原来是比喻我家情况呢。

午后,妹妹闲来无聊,竟然在我面前炫耀起绕口令来。她出这一出,倒让我来了兴致。我带着一丝挑衅的眼神看着妹妹,说“太简单了!”听我这一说,妹妹可不高兴了,从不服输的'她可爱的小脸蛋一下子扭了起来,立即向我发起了挑战。

其实,小孩子记性真的好。我俩之前一起学的绕口令,我都淡忘了许多,妹妹却记得一清二楚。她先说了个简单的,我紧接着也说了一个,我们俩谁也不让谁,一场激烈的“绕口令大战”爆发了,不一会儿,比赛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时,我与妹妹都有些力不从心。我脑海中储存的绕口令大都说出来,已所剩无几了,我稍稍皱着眉头。现在又该我来接了,可是关键时刻大脑却短路了!我的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了一层汗珠。

实在想不起来其他好说的了,我咬了咬牙,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物:“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光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妹妹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能脱口而出了,她用小手挠了挠头,目光飘忽起来,开始低头思考。此时,倍感轻松的我想趁机扰乱“敌方”思绪,让自己获胜,就故意一边大声笑着一边说:“想不起来了吧!想不起来了吧!”妹妹突然站起,嘴角微微上扬,双手叉腰,昂首挺胸,像个小大人一样站在我面前,瞪大自信的双眸看着我说: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买布又打醋,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回头去抓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了醋醋湿布”。一连串连贯话语,简直就是一气呵成!说完后,她赶忙大口大口地呼吸。

我被她的气势吓得目瞪口呆,感觉自己下巴不自觉地掉到不能再掉的程度。好吧,我的气焰不再嚣张了,但是我并不气馁,大脑灵光一现,我说:“稀奇稀奇真稀奇,老鼠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老头死在摇篮里”。

话音刚落,只听见妹妹“噗嗤”一笑,紧跟着一段长达十秒的大笑。我一脸懵地看着妹妹,问她咋了?妹妹笑得喘不上来气来,说:“姐,那是‘麻雀踩死老母鸡’,‘八十岁的老头躺在摇篮里’。”我一听,也笑起自己的口误。但妹妹不停的嘲笑的确让我恼火,我拿起身旁的抱枕“嗖”地就向她扔去。妹妹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我们俩开始了“抱枕大战”……

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故事发生,就像水面上出现的波澜。只要用心去体会,我们就会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与欢乐。将来某一天,回想起自己的十六岁花季,像我和妹妹之间的"绕口令大战"这些事情,肯定会觉得蛮有趣的呢!

TAG标签:绕口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