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经验/开题报告/列表

2022劳动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马上就是做毕业设计阶段了,而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劳动教育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劳动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劳动教育课题开题报告1

主题词:劳动意识、劳动技能

调查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六年级学生

分工:赵廷荣负总责,刘文国负责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高立祥负责汇总,整理成文。

执笔: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学前班至六年级学生、学校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家长

调查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相结合

调查结论: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一、 前言: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的真实状况,西昌市川兴小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调查组在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此次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意识;二、劳动技能。结果让调查组触目惊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二、调查过程:

(一)、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分学生、家长两种。

1、学生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扫地、做饭等家务劳动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农业种植、养殖技能?

(3)、是否主动或在父母安排指导下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4)、在学校是否自觉参加并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

2、家长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2)、是否教给子女必要的劳动技能?

调查结果: 此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2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7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5份。结果,263名学生表示从未想到主动参加劳动,190名学生表示不会做家务劳动,没有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技能。90名学生家长表示从未安排子女做家务劳动,更不会安排子女参加农业生产,也没有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给子女。

(二)、调查走访

调查组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情况也不容乐观,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惊人的相似。

(三)、网上查询

调查组怕以偏概全,上网搜查,发现我国现阶段劳动教育地位低下,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学生、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从而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漠,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三、成因分析

按理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劳动进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正是基于上述朴素的唯物史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关注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视培养下一代的劳动技能,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视为己任。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马卡连柯语)……由此不难看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懈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客观公正地说,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国的劳动教育,理应不是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制约劳动教育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校园安全和家庭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优生,就是人才;学校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不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家长极易产生溺爱情节,视子女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劳动意识的严重扭曲和劳动技能的严重匮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如此无能,作为成人社会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脸红心跳,失去希望。

四、解决方法、对策

基于上述原因,调查组一致认为,家长、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家校联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呢?

(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建立合理的劳动技术课程体系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和从学校实践基地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和兴趣,形成合理的劳技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从实际出发建设实践基地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时间从事劳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根据所开设的劳技课程,按标准建设配套的劳动技术专用实验室和劳技教育实践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学科齐全,素质较高,一专多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的劳技课师资队伍,是提高劳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来源,一是让一部分具有一定专长的文化课教师专教劳技课,二是选派部分老师参加课相关科目的培训学习后,兼职担任劳技课程。只有加强劳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5、加强劳技教学管理工作

要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劳技老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劳技老师必须杜绝没有安排实践课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中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为保证劳技课的教学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劳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四个方面的考核,同时要注重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内容作为考核的原则。

(二)从家长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千万不能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家庭社会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2、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方法和技巧。家长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3、注重实践锻炼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劳动实践来进行。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可能爱好劳动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千万不能心疼孩子。当然,劳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比较大的劳动,挫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4、尊重孩子的劳动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家长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使唤,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和金钱来强化孩子的劳动,而是应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来强化;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从而让孩子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强化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5、利用方法,“强迫”孩子劳动

当孩子不愿意劳动时,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劳动。家长应该明白,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必须劳动。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萎缩,直到失去自 我,这样的孩子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家校联动,切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最大化地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劳动教育课题开题报告2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为此,我校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多招并举,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1、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

近年来,我们对全镇各校的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有的种起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花生。有的栽种了果树,各个学校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创收增收,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以校外农业企业相联系,建立劳动合作关系。

为更好地拓展户外劳动场所,让广大学生有更好的劳动实践机会,我们通过镇政府搭桥牵线,与学校周边两大农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我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一是与张公镇生态葡萄园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为他们剪枝、打叶、扫地块、摘葡萄、打包包装。二是与红壤研究所的农业场进行合作,我们派师生学习他们企业的劳动技术,然后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布置,为他们的茶场摘茶叶,洗茶叶;为桔场培土、摘桔、过秤、包装,为杨梅场除草、摘梅。

3、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开辟新型劳动场所。

近日里,我们通过努力争取,得到了镇党委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镇领导为发展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从张庙学校围墙外划拨了三亩土地供我校师生建设蔬菜基地,指派了附近农民为我们作技术指导并帮助我们翻耕土地,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增进我校师生的劳动实践,改善我校师生生活将有着重大意义。

二、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劳动实践效果,有效地发挥劳动实践的教育作用,使这一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我校一方面成立了学校劳动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劳动教研组和学科组,分班级依场地划出劳动片区,各片区指定责任人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设立了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制订了《劳动奖惩办法》、《劳动安全制度》、《劳动课程岗位职责》,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2、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劳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的设计与管理,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对每一次实践要精心设制,认真安排,严格实施。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感悟劳动的伟大,认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义,在劳动中培养勤奋,陶冶情操,感受光荣。二是要从教育为

农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同时要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启迪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课的运动功能,把握劳逸结合,劳思结合的规律,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四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快乐情趣,让学生在劳动的`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劳动的果实里品尝喜悦;五是要在劳动实践中设计曲线美、形象美、节奏美、成功美的动态情形,从而增进学生美的认识。

只有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乐有有机地结合,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教育功能。

建设劳动实践场所,有效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作用,是一项意义巨大,任重道远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校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一定能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课题开题报告3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劳动者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新中国初步建立自主经济体系,直到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无论是过去在边疆、农村、国营工厂,还是如今在遍布各地的企业、工地,普通劳动者总是手足胼胝、挥洒血汗,一点一滴为国家和社会积累起巨大的物质财富。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奉献者、牺牲者,是亿万农民的利益牺牲为国家积累了现代化建设的原始资本;近些年来中国傲人的巨额外汇储备,更是离不开“世界工厂”里无数打工者夜以继日的劳累付出。面对普通劳动者写下的历史,我们应有感恩之心,更要有感愧之意。

历史同时烛照出现实的进步与不足。社保、医保等制度的日趋完善为今日的劳动者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但普通劳动者在工资收入、法律保护方面的权益仍存在许多空白,这其中有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因素,也不能排除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甚至有时候,维护普通劳动者权益的声音还被另一种声浪所动摇,比如劳动合同法推出之时遭遇的“不合时宜”、“会毁了中国经济”的激烈批评;又比如金融危机来袭,政府推行的最低工资标准开始受到责难。比这样的议论更令人担忧的是,普通劳动者自我维权渠道不畅、表达无力,社会甚至很少能听到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发出的声音。

历史又启示着可能的未来。建设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的行动目标,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让普通劳动者充分享有权益。从更宽广的历史视野看,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正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关键期。抓住财力提高、法治进步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劳动者权益保护,正是现实需要我们作出的回答,否则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当下的稳定,更是未来的繁荣。

必须站在历史高度维护劳动者权益!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上态度坚决,措施有力。中华全国总工会最近反对取消最低工资标准的表态就深得民心,这显然是一种对劳动者、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2、研究方法

劳动者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落实,要看用工单位对待劳动者的态度,有没有把劳动者放到与劳动一样重要的位置。

有的用人单位,喜欢把劳动与劳动者隔立开来,对待劳动是一种态度,对待劳动者又是一种态度。只希望劳动者提供“完美无缺”的劳动,而不愿给劳动者支付“完美无缺”的报酬,于是,总想在劳动者的报酬上打主意、在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上打主意,克扣、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只希望劳动者成为劳动的主人,而不愿劳动者成为企业、单位的主人,于是,劳动者只能围着劳动转,围着机器、设备、厂房和产品转,而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开支情况和投资建设情况,知情权被完全剥夺,参与决策权也被完全剥夺;只希望劳动者充分的劳动,而不愿劳动者充分的休息,于是,应当属于劳动者的休息权、休假权,被各种各样的残酷手段、各种各样严重违反劳动法规的内部管理制度所肢解,使劳动法规成为一纸空文,使各种法定节假日、休息时间变成了“纸面上的权利”。等等!

劳动者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落实,还要看政府职能部门对待劳动者的态度,有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维护劳动者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违反劳动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利、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事时有发生,但是,每当发生这样的事,政府职能部门、工会等就会让人有一种离劳动者太远太远的感觉,没有成为劳动者的“保护神”。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与企业主、用人单位沆瀣一气,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事件。政府职能部门、工会严重失位,也是劳动者的权利得不到充分落实的主要原因。

劳动者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落实,还要看劳动者自身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有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勇气。

面对用人单位对自己权益的侵犯和损害,多数劳动者都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息事宁人。虽然这与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与劳动者自身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也密不可分。因为,如果劳动者自身不反抗、不拿起法律的武器,就会助长了用人者的侵权邪气,助长了用人者的.嚣张气焰,使其更加目无法律、目无劳动者、目无劳动者的权利。

所以,我们要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行为,赋予劳动者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劳动权、报酬权、休息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要想使劳动者的权利得到充分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工会等就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坚定地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撑腰、服务;要想使劳动者的权利得到充分落实,广大劳动者也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与用人者建立真正平等、公平的劳动关系。

3、论文提纲

摘要:自1994年以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陆续颁布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新的形势,我国劳动立法与现实的矛盾不断凸现,亟需进一步予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劳动立法,劳动者权益,劳动关系,法律保障

一、 劳动立法情况: 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颁布后,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多层次法律规范并存的劳动立法格局。劳动立法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劳动法律制度基本得以建立。

二、 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

(一) 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二) 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三) 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四)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五)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六)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七)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八)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三、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一)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

当前,我国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还严重不足,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不足

1、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2、执法力量不足引发执法效果不理想。

3、劳动关系协调的外部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4、现行的调解制度过于企业化

5、仲裁制度方面的不完善。

6、法院司法不规范表现出过于随意性。

7、劳动监察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8、劳动者组织化程度低并且自我维权能力较弱 。

四、解决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建立监督体系规范企业行为

(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三)做好侵权的预防工作,是对劳动者权利保护的最好的立法

(四)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减少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

(五)狠抓各项有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制度的贯彻落实

(六)完善劳动争议机制

(七)提高劳动者组织化程度从而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社会保险立法

(九)根本扭转歧视劳动者的错误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风尚

五、参考文献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实务》25页——31页

《劳动者权益保护自助手册》13页——16页

《公民劳动权益保护知识手册》128页——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