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经验/教学反思/列表

《陈情表》的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课文《陈情表》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

《陈情表》的教学反思

《陈情表》这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的经典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情辞恳切,辗转婉曲,令人读之怅然。越是经典的文章,难度越大,特别是在竞技课上。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一是教师采用话题阅读牵引的方式来助推教学,二是重点字词的推敲与教学内容两相结合。就此作如下的分析:

一.话题阅读牵引教学彰显教师的个性特色

话题“凄苦狼狈的苦情·辗转婉曲的智慧”是个策略话题,采用对联的方式拟写,里面潜藏着教学的资源:从情入理,由感性到理性的拔高,这是教学的路径,也是教学的目标;话题本身就是教学内容,即有怎样的情,如何陈情。

(一)用话题洞开陈情的感情浓云

教学是绕不开“情”字的,苦情、孝情、忠情。但“苦情”之于“孝情”“ 忠情”而言,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情感表露,后者侧重于内容呈现。“苦情”一词,能给人感情洪流的冲击感,形象具体、触碰感知,故此,先抓“苦情”设计教学,提炼出“凄苦狼狈的苦情”话题引领教学,体会文章情辞恳切、婉转凄恻的感情。明“苦情”是教学内容、目标;感知“狼狈”之状,体察“凄苦”之情,是教学路径与过程。

的确,这个感性的话题在教学中起到了主问题的作用,牵引、辐射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苦情在哪?”此问题一抛,学生基本明白要学习的内容是文本的第一、二段,“狼狈之状如何?”“凄苦之情怎样?”这样的问题一出,就能引导学生在字词句中寻找感知、体察品味。

(二)用话题聚焦陈情的言说艺术

感受了密布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浓云,继而挖掘李密为辞召而陈情的言说艺术。曾经试过抓文眼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来探究写作的起因,琢磨陈情的技巧,但鉴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思维素养而放弃。所以,拟写话题“辗转婉曲的智慧”牵引教学。给学生明确“智慧”是指陈情的辞章艺术和表达技巧,修饰语“辗转”“婉曲”是辞章与表达的特点,引领学生找寻陈情的“辗转”,来体察陈情的“婉曲”,渐而达到赏析文章陈情妙处的目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体味连词如何转换文意,明白挥“孝”这面旗帜的作用,感受忠与孝的权衡智慧,借恳切之语体味拳拳之心,最终明白陈情的言说艺术。

(三)用话题构建教学的整体框架

话题一先说“情”,话题二再说“理”,由情入理,融理于情。借助话题“凄苦狼狈的苦情”引领,体会文章情辞恳切、婉转凄恻的感情。借助话题“辗转婉曲的智慧”来赏析文章陈情的妙处。

二.立足文言字词来抵达赏读的目的

(一)准确把握重点字词,在字里行间赏玩。“茕茕孑立”,“孑”字本义是缺少右臂,这里是孤单、单独的意思。“形影相吊”,“吊”为安慰,积累“吊唁”“吊问”,引入李白 “对影成三人” 的诗句来与李密的“形影相吊”作情境比较,前者享受孤独的浪漫表达,后者却是孤苦无依的凄楚流露。

(二)重视挖掘文言字词中附着的文化信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给学生挖掘了中国文化人的节气,不事二主。加入了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给后世人臣的影响的信息。引入学生刚学过的《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辞官与李密的辞官的比较感悟,前者是放弃俗世、静心归隐,后者为忠孝难全、趋守避害,这样才能体察李密陈情为什么那样的辗转和婉曲。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更多的是引发了我的思考,当然也是不足之处:

一.文言教学中,重“言”与重“文”兼得的问题

课前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是学生没有熟读文本,个别学生只将难读的字标注上了读音就作罢了。这个情况给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教学定位为“赏读”,学生这样的情况如何实施?预期中的优质生源却是这样差强人意的表现,是我始料不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陈情表》的注释很详备,在理解、读懂的问题并没有多大的障碍。教材编写上已经给文言教学重“言”这个方面减轻了压力,显然是要在文言重“文”上给师生一定的空间,教学应该往“文章”,甚至是“文化”上有所拓展。如果基于学生课前不作为,一味的俯下身字词串讲,学生在文言教学中的增长点是微乎其微的。

《课程标准》还提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基于此,明知道学生的文言学习情况,还是选择了“逆流而上”,拔高教学。必修五的教材,高二的学生,决不能只满足于落实字词了。这节课只能是老师的精彩。

二.文言教学中,竞赛课与常规课相携的问题

竞赛课势必要比常规课有更高的要求,如:更谨严、清晰的教学设计,更流畅、自然的教学流程,更个性、特色的文本解读,更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但是竞赛课不能演变成表演课。

这节课想忠实于常规课的稳扎稳打落实文言,更想体现竞赛课的浓缩精彩个性释放,但很难平衡两者。

在揣摩李密陈情所表达的恳切之语和挚诚之心时,我引用了学生熟悉的热播电视剧的台词“皇上,臣妾做不到啊,臣妾做不到!”这种哭请、申诉式的话语方式,和李密陈情的话语方式(挑出文本中体现李密话语方式的关键词)进行情境式对比,感知李密虔敬、怖惧、惶恐的话语表达。但这是教学环节的反馈并不理想,想着学生应该会有感触,可惜不是这样。这个教学事件,给我的触动很深,教师自己被感动,但是学生却端坐一旁,什么也没有的态势。

三.文言教学中,对话展开的问题

学生的文本对话难以达成,或不熟悉文本,或文言素养弱,或阅读素养差,会导致竞技类的教学课堂效果不佳。教师的文本对话再精彩,缺少学生的对话,是教学的一种遗憾。这节课采用话题来拉近文本距离,来展开课堂教学对话,来拉动师生对话,增加学生阅读的感性认识,聚焦教学核心,是基于长文短讲、常态课作展示课呈现的考虑。课堂对话、师生对话是有,但总觉得教学对话不热闹。

不是说“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很难有这样的阅读体感。学生能在读几遍的基础上有些感触就已不错。那么在40分钟的课堂上,面对陌生的学生,调动学生快速入文入情真的有挑战性。导语设计从标题认知开始,一个字一个信息,学生异口同声说最关注的是“情”字,但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根本没放在心上,突然觉得学习语文在学生那里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文言文。有些学生给你的感觉是对文本的漠然。这样的学习状态,要展开有效的对话是很难的。

反思如何改进文言教学:

一.最重要的是关注学情而定教,调控课堂而灵活应对。

备赛一天,两易设计,是反复在揣摩学情。第一版的教学设计抓住文眼“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作为主问题,在“进”与“退”的权衡中体察狼狈之状,思考李密如何在进退两难中找到希望的曙光。但这个设计需要改变学生只会从文本开篇到文本结束的阅读习惯,要从文本中间开始,辐射前后文,勾连信息。磨课中发现,一节课完成该教学计划并不理想,所以放弃了这一版的设计。而后,设计第二版,话题的设计,更能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也更能让教学少些束缚与捆绑,多些自由与灵动。

课堂教学中不勉强将预设内容强行拖拽,让学生吃不消。教学设计不要太强势,预设要多但要用灵活。

二.字词教学是文言的根本,怎么都不能丢,但教学方法、形式要灵活多变。

要抓重要词句和语法现象进行教学,最好能寓教于乐,轻松学习,也将巩固旧知与学习新知相结合。

三.文言朗读很重要,不要少不能省,教师也要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

单元要求上已经明确提出:“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感情。”读是为了更好地为教与学打基础。像《陈情表》这样的文辞考究、情辞恳切的文章,更应该读好读透。

TAG标签:陈情表 教学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