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经验/毕业论文/列表

学程预设下苏科版《变阻器》的目标性教学的体系构建

摘要:教学行为必须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实际思维情况为起点,充分考虑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情况,把这些作为预设内容之一,结合学生的预设情况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生成情况,随机应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思维需求,促进学生的思维认知,有效协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程预设下苏科版《变阻器》的目标性教学的体系构建

作为物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预设学生可能生成的情况,并努力结合教学过程中引导式、启发式、反问式等多种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教学中实际生成的情况接近于课前预设的内容。本文结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的《变阻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科学预设、实际生成的巧妙处理,谈谈学程预设下,如何实现目标性教学。

1、情趣激发

目标为了在复习电阻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思维投入的深层性。一上课,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调光灯、小电风扇、录音机等,让这些家用电器进行工作,伴随着柔和的灯光、轻盈的音乐声、徐徐的清风,教师一边调节着灯光,一边调节着音量,一会再调节一下风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电器的亮度调节,音量调节,调节风速的原理吗?此时学生很快会根据自己前面的知识基础,都能想到是电流发生了改变,知道电流的改变是由于电阻的改变。此时教师就追问学生,电阻改变了,你知道电阻改变的方法吗?学生都争抢着回答到,可以改变电阻的长度,可以改变电阻的材料,可以改变电阻的横截面积,学生的回答让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再补充到,在刚才的调光灯、风扇、录音机中,都有一样什么样的器材呢?学生思考后知道,里面肯定有一个电阻可以改变的器材,教师顺势导出,电阻可以改变的器材就是变阻器,直接导入本节的课题。

2、活动体验

目标为了让学生在参与调光灯的设计过程中,体验到如何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并知道电阻随长度发生具体的变化。在引出变阻器后,教师再次回到刚才的调光灯,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出一个调光灯吗?并结合书本中的活动和议一议来解释其中调光的具体原理吗?(苏科版在本节中设计了一个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活动,并通过议一议让学生总结改变电流的具体原理。)接下来的过程完全是给学生动手去做,桌面上原本提供的电池、电池盒、灯泡、开关、铅笔芯、导线、电流表等,让学生展开了智慧的翅膀,因为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比较远的这一段开始接起,即用鳄鱼夹夹在铅笔芯的两端,此时小灯泡是几乎不亮的,这时就要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大胆的猜想,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这时如果进一步移动鳄鱼夹,会发现灯泡逐渐变亮,而反过来移动时,灯泡会再次变暗,直至看不出。通过夹子的移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深刻感受到调光的原理。

3、活动迁移

结合学生的实际活动感受到通过改变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是改变电阻中最为便捷的方法,而针对实际情况中的滑动变阻器的制造,发现其中很多地方进行改进的合理性、科学性,提升学生从知识到应用的迁移能力,逐渐感受科学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从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引发的思考,用铅笔芯可以做成一个变阻器,固定一端的接线柱,滑动另一端的接线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改变电阻的大小,而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却实实在在的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如铅笔芯易断,铅笔芯本身的电阻不够大,变化幅度小,带着这样的缺憾,让学生思考如何要把这种简单的设计改造成一种理想的器材。学生的想法有多种多样,借着学生的设想,我们再次借助教材和实验桌面上的滑动变阻器,进一步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滑片就相当于原来的鳄鱼夹,而下面的线圈就相当于原先的铅笔芯,并且线圈为了防止每个线圈之间导电而达不到变阻的效果,而涂上了绝缘漆。而下面的电阻线圈和上面粗金属杆而言,这时线圈的电阻明显是较大的,这时借助滑动变阻器中的铭牌的示数,向学生介绍铭牌的示数,即20 Ω和2 A的含义,学生在阅读和预习的过程中,已经知道20 Ω表示电路中的最大电阻为20 Ω,2 A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路为2 A,此时再次追问学生,那么滑动变阻器什么时候的电阻最大呢?这个问题在一会的研究中一起解决。借此问把研究的问题转向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中。

4、验证理论

目标在于结合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的了解,从实验活动中验证学生对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的推测,在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发现新问题,收获新知识,于此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原先抛出问题“滑动变阻器什么时候的电阻最大呢?”后,我们继续补充问道:如果要知道什么时候最大,我们首先要研究滑动变阻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正确的接法,你觉得滑动变阻器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应该怎么连接到电路中,而且它有四个接线柱,请你思考一下,一共有几种接法,这几种接法中哪几种是能起到变阻作用的,它们分别又是怎么变阻的?这样一系列问题[TP5CW03。TIF,Y#]抛给学生,如图1所示。学生经过思考、分析都会发现有六种接法,并且根据结合发现接AB和CD的.两种接法是起不到变阻的效果的,而且发现如果当AC接入电路中时,真正起到变阻作用的是AP这一段,因此,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将会变长,电阻也就变大,以此类推,都可以分析得出其它几种接法的电阻变化情况,而学生在分析出这种猜想后,需要的是通过亲手实验来验证这种猜想,学生的实验会再次验证他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而且也学会了用多种转换法思想来判断电阻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带着分析去验证,带着转换所收获的现象再次证实自己的猜想,这个过程是在教师有效的预设下得到充分的原生态的生成,效果十分显著。

5、知识应用

目标是结合一定的习题性操作训练,将知识和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不仅达到巩固训练的相应知识的效果,还起到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应用相贯通的效果,从本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时我们再次将单纯的书面应试技能的提升转变到学生实际动手的过程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请学生设计一个可以调节灯泡亮度的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亮度变暗,请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设计一个电路图,并结合你的设计,将它连接成桌面上实物。这么一个实验设计相对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并再次通过实验把实物连接完成,把单纯的应试技能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