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经验/毕业论文/列表

让教育充满智慧

让教育充满智慧
        有人说,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就是智慧。还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假期里阅读了《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书中每一位教育专家的经历不同,各具特色,但他们却具有共同的特征:拥有深邃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教育情怀;具有坚持不懈、善思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富有一颗亲近孩子、关爱学生的心;怀有基于课堂、扎根课堂、聚焦课堂的恒心;具有坚持写日记、写教育随笔的好习惯。书中的每一页,都使我深受启迪,也使我深深感悟出教育的智慧,便是给孩子们以幸福和快乐。
        魏书生老师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写道:我总觉得,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会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他告诫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要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他说,教师学理论有点像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绝不会酿出蜜来。教师呢,学了几家几派,甚至几十家几十派理论中合理的部分,并将之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应用于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个性与特长,那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能酿出甜甜的教学之蜜。所以教师不能只看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书籍,还应该看其他学科的书籍,看多家之言。正因为看书,才让我们看清了日常工作中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习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只有看多家之言,才能使我们有可能掌握必要的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研究少走弯路。
        张思明是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之一,他提出了让学生享受数学的教育理念。他带着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课不是老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不是应该主动扮演一下失误者的角色,或故作不知,来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把教和学融为一体。 
数学教学应该是美丽的,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陶冶性情,在玩中享受数学乐趣。
        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教育思想,他对当前教育制度的思考,他说:“尽我所能营造一个局部的晴天。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个体,而现在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所有的孩子,忽视了个性,考试不行的孩子一下就被否定了,作为老师,应该尽量把应试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他主张教育是培养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他认为廉价的爱是要什么给什么,真正的爱,不是你帮他点火取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让他自己去打柴;给他火柴,让他自己去点燃生命的火焰。  
        刘京海,称为“成功教育之父”。他有三个相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取得成功的潜力,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我们教师、家长就是要为学生树立起能够取得成功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不断地为自己树立目标,而且有足够的自信心去追求这个目标,虽然取得的成功有大小,但他们终将取得一些成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希望甚至渴望成功,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支持。评判学生不能只是靠成绩,许多成绩不佳的学生需要的只是更多的表现机会。
        “我们已经走上了一个光滑的冰面,冰面是理想的、没有磨擦力的。但是,没有磨擦力就不能往前行走。要前进,还是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顾泠沅喜欢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来诠释行动教育的内涵。他说,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课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从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的两方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人们的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所以 “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所以我们的研究要指向课堂和学生。
        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让我们与智者的对话,令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每一页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教育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的取得是需要我们学习、思索的。